紫砂史话:影响中国紫砂史的历代名壶(上)
教您六步识别真假紫砂壶,再也不用担心买到假壶了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一把形、神、气俱佳的紫砂壶是值得收藏的上品,从矿石到美器,从货真价实、质量上乘的原料,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一把温润典雅的紫砂壶就此诞生。 但是,很多朋友怕买到假货,有些用陶土冒充紫砂泥料以次充好,其实紫砂壶的鉴别方法非常简单,以下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与之相伴相生的紫砂文化,也历来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制壶艺人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珍品,广受大家的喜爱。
据说紫砂壶的起源可以上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自第一把紫砂壶诞生之后,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历史上有这么几把壶不仅流传至今,而且影响到了紫砂壶的发展历史。
据说供春壶成壶于明代正德年间,由供春所做。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传说他姓龚,名供春,是官员吴颐山的书童。明代正德年间,供春随吴颐山来到金山寺伺读。主人和寺内老僧饮茶参禅,供春侍陪左右。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僧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有意学之,供春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瘦,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供春壶造型惟妙精工,温雅天然,纯薄坚实,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关于供春制壶在吴梅鼎的《阳羡瓷壶赋·序》上有明文记载:“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供春壶,当时人亦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供春最大的贡献是使当时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历代的文献也是这样记载的。
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人很多,我们从各个博物馆可以看到,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还有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和仿制。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为“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壶以银杏树瘦作壶身花纹,造型别致,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但据顾景舟先生的考证,其一生所见共一十三把供春壶(其中也包括国博那一把供春),均为黄玉麟所做,这其中应有莫大的隐情,当然是后话,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单开一章来说!
大彬壶是对时大彬作品的统称。
时大彬(1573~1648),号少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万历后期已名重艺林,创作“大彬壶”价若拱璧。
目前,学界确认大彬真品的紫砂壶国内有七件,六件为有确凿记载的建国后出土,现藏当地博物馆或文管会。一件为故宫博物院传世旧藏“紫砂胎雕漆四方壶”,壶底隐现“时大彬制”四字刻款。
一件“六方壶”,红泥紫砂,系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六方壶”现存扬州博物馆;壶形制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
一件“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该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一件“天香阁壶”,泥色紫黑;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壶外观有大度之气,雍浑古朴,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一件“僧帽壶”,“僧帽”造型,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见;时大彬借鉴于紫砂造型中,所制“僧帽壶”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精雅独到;底款“生莲居大彬”五字;
除这些之外,散落各处成百上千的时大彬紫砂器都有各种疑点,经不起行家反复推敲。
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庄庄紫砂」如何从零开始学习靠谱的紫砂壶知识?
很多刚接触紫砂的朋友,总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紫砂壶初学者,可以从哪里学习紫砂知识? 学习紫砂壶的知识,对于玩壶的朋友是非常有益的。倘若您不知从何着手,不妨结合以下几点来看: 1:多阅读,多自学 网络上各种科普之类的文章,犹如天上繁星之多。建议初
时大彬对紫砂壶发展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紫砂全手工技艺,即圆器的慢轮围片拍打成型法和方器的泥片镶接成型法这样高难度技术体系。他也是紫砂史上第一个在紫砂器上刻款留名的壶艺家,他只用刻款,不用印章。
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时大彬初请能书者落墨,而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
历史上最有名的南瓜壶出自制壶名家陈鸣远之手。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
陈鸣远作品最著名的非南瓜壶莫属。“南瓜壶”,又名甜瓜壶,是鸣远的一件代表作,壶身镌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诗句,刻款楷书“鸣远”,铃“陈鸣远”阳文篆书方印,今藏南京博物院;
另外还有“四足壶”,壶身铭“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今藏上海博物馆;“旋涡纹瓜形壶”,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莲子壶”,壶身铭“资尔清德,烦暑成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松段壶”,“调砂蚕桑壶”,今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还有笋型水盂,也是鸣远的代表作品,今藏南京博物院。
其他还有一批清供雅玩,由国内外文物机构及私家收藏。
陈鸣远特别善于自然型紫砂壶的制作,作品均极具自然生趣。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另外鸣远壶署款,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
历史上惠孟臣的梨式壶最为著名。
惠孟臣(生卒年不详),宜兴人,号逸公、君德、思亭,晚自号孟臣,以字行世,清代制陶工艺家。活动于康熙、雍正(1662~1735)年间。
惠孟臣的梨式壶壶身状似梨,鼓腹,圆韵,盖拱起与器身相切,压截盖,贯气融为一体,圆钮有的脚,结构交待清晰。三弯嘴朝天,嘴根与流口粗细变化不大,出水为独孔,形制有明显的明晚期手工捏造法所制。圈把,粗细均匀,底向里凹为包底圈,与器身浑为一体,整器造工精确,梨式造型,朴素清雅,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人所喜爱,一直流传至今,称之谓梨式水平。
孟臣的梨式壶深得闽南人的喜爱,其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闽南有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我国华南地区盛行功夫茶,水平壶最受欢迎,“漳、泉、明三府品茗,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因此,“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孟臣壶简直成了水平壶的专用名词。
惠孟臣是时大彬后一杰出壶艺大家,其“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文人称赞他的书法“不俗”,“绝类褚河南(遂良)”。
惠孟臣作品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
后期专制朱砂几何形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这种壶式为后世水平壶的前身。惠孟臣制作的梨形壶十七世纪末外销欧洲各地,对欧洲早期的制壶业影响很大。
篇幅有限,资料整理不易,后面内容在整理中,感谢各位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源自头条号:紫砂梦工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保养有门道,八个步骤,教你养好一把紫砂壶!
一个好的品茶者要学会养壶,而且紫砂壶还具有灵性,能与你进行感情交流。即你对它倾注的感情越多,常摩挲保养,它对你的回报也越深沉,越发可爱,光润古雅。 明人周高起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人手可鉴”。那么,紫砂壶的保养有哪些需要注意
本文标题:紫砂史话:影响中国紫砂史的历代名壶(上)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1000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