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璞·赏器」李霓老师紫砂作品丨《南瓜壶》
宜兴清代风景款紫砂印章款识身桶带有收缩纹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自然光拍照。我收藏,请欣赏
文静,纤柔,娇小,这就是天璞紫砂箐箐对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李霓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个江南女子,在紫田耕耘不辍,创作出了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紫砂壶。在父母李昌鸿。沈遽华的影响下,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执着转求紫砂的创新设计。
李霓老师曾这样自述:
静静的在这张泥凳与这把椅子上,
度过了我人生中的几多春夏秋冬!
无数个鸟儿鸣啼的清晨;
无数个阳光温暖的午后;
无数个清寂寒凉的夜晚,
在这里创意构思,
在这里用工具让泥土变成一件件紫砂作品,
看着他们的诞生
犹如一个个我用心呵护的孩子,
心中满是阵阵的悸动!
那是一种责任......
天璞紫砂箐箐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把《南瓜壶》算是李霓老师比较得意的作品之一了。此壶取型南瓜,通体南瓜元素,以瓜为身,以蒂为盖,以藤为把,以叶为嘴。细看壶钮、把。造型回旋卷曲,姿态自然随意,瓜藤切面真实生动,足以乱真。再看壶嘴,一叶紧裹,纹路毕见。壶身有叶覆盖,有须蔓延,叶面破损处清晰可见。最妙是伏叶的小瓢虫,触角翅足,一一可见,给人以随时会振翅飞走的错觉。
紫砂壶老艺人讲述什么是泥凳纹与收缩纹
泥凳纹 泥凳纹在新中国以前人口比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丰富,木头是比较易得的常见材料,所以自明清起,做壶的泥凳用的材料,都是势大力沉的木头大料,到80年后泥凳的材料,才各种各样有大理石、水泥、有上漆木料、有塑料,其他材料优势在于易清洗,做壶不可能
李霓老师常说,一把壶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情愫寄托,一个无可言说的念想,一个美丽瞬间的定格,一个哲理深远的成语。李霓老师喜欢大自然,更喜欢壶中天地中的那片奇妙。因为这片天地中有她的梦想,有她对紫砂艺术的执着追求。已经在紫砂这片园地里耕耘了30多个春秋的她,期盼壶中天地里出现更多的霓虹。
李霓老师历年获奖作品(部分):
2002年作品“十一头神州茶具”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
2004年作品“明珠”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
2005年作品“竹片提梁”获“金凤凰铜奖”
2004年作品“双圈壶”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
2008年作品“祥云提梁壶”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作品“缘梦壶”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2年作品“踏浪壶”在中国国际茶产业投资展览会金钥匙杯精品茶具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3年作品“碗雍”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李霓(李昌鸿大师小女),1963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
1980年12月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紫砂名家李碧芳、胡永成学习制壶技艺。1983年经过考核被择优选送到紫砂工艺厂研究所深造,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为师学艺,同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厂举办的造型制图班学习。1985年至1986年先后到江南大学和上海外贸职工大学进修,结业回厂,跟随母亲(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遽华学习制作设计,并独立设计、制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曾多次获全国大奖,并参加国内外展览,深受业界好评。
本文源自头条号:天璞紫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争生普散茶 | 班盆+那罕的新尝试,存量有限,未来可期
今天要推荐的这款「不争生普散茶」,是陈老师在普洱拼配上的一次尝试。取名不争,也是表达喝茶上的一种佛系状态。 班盆+那罕 这款茶是布朗山班盆古树春茶和临沧那罕秋茶的拼配茶。 班盆古树茶园所在海拔,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都与老班章相似,两片古茶园也
本文标题:「天璞·赏器」李霓老师紫砂作品丨《南瓜壶》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1393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