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变“紫金”乡宁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紫砂界15位国大师(全)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始于1979年,截止2018年共进行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 紫砂行业仅有15位紫砂艺人被评为紫砂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德艺双馨的手艺人,呈现经典作品,传承民族瑰宝,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
临汾市乡宁县是个受大自然眷顾的地方,地下埋金藏银,资源丰富。过去的乡宁,“一煤独大,因煤而兴”,但经济发展也为煤所困。近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依托丰富的紫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以紫砂文创为主题,以紫砂产业园区为平台,以群众增收为目的,促进紫砂产业与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城市建设等融合发展,真正把乡宁建设成紫砂大县、紫砂强县,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蹚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乡宁进行探访。
乡宁紫砂器具种类多工艺精
12月5日,初冬的乡宁寒意浓浓,万物凋敝,但是位于大石头村的景韵鸿鹄紫砂工艺有限公司里,却是热热闹闹。“慢点,别摔了!”当日,一批刚刚烧制带着余温的紫砂壶,被企业负责人孙永强从电炉中一一端出来。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如同捧着一件件稀世珍宝。山西晚报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紫砂壶有圆器、方器、花器、筋囊器、提梁器等外观,壶形高矮胖瘦不一,各不相同,有的灵动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尤其乡宁的特色梅桩壶,如同一件雕塑,采用的是梅花堆花手法,将有色的泥浆堆积塑造成型,栩栩如生。
孙永强介绍,乡宁紫砂陶土矿形成于2.5亿年前,矿体厚度5-15米,目前初步探明储量达20亿吨以上,且品质上乘,蕴藏着丰富的粉砂质黏土岩和泥岩,为烧制紫砂陶工艺品提供了上等原料;乡宁储量丰富的煤,为紫砂陶烧造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这两个必要条件为乡宁紫砂陶器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宁生产的紫砂陶器分为茶具、餐具、文房用品、建筑材料、摆件及花盆6大类,包括紫砂壶、杯、茶罐、茶宠、笔筒、笔洗、摆件、花盆、花瓶、屋瓦、地板砖等。其中,以紫砂茶具最佳,其造型古朴,形态端庄,文雅别致,集实用、收藏、文化与艺术价值于一体。沏茶能保持茶色、茶香、茶味不变,隔夜不馊,长期使用不起腻苔,不生异味。
“每一把紫砂壶都来之不易、值得珍惜,但更为珍贵的是从先辈手中流传下来的紫砂工艺和紫砂文化。”孙永强说,乡宁紫砂壶款式多、花样多,目前有500余款紫砂壶。从一堆紫砂原料到一把紫砂壶,依然需要依靠纯手工制作,经过选料、晾晒、破碎、过筛、做泥、陈腐、制壶、阴干、烧制、研磨、整口……前后历经80多道工序。
乡宁紫砂陶器的前世今生
“乡宁紫砂陶器的历史源远流长,翻开乡宁的紫砂陶文化,每一块陶片和瓷器上镌刻着的就是一部上下求索、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同时也是一部饱含历史沧桑的文化史。”12月5日,原乡宁县第一任紫砂厂厂长、年近七旬的王致明说,他作为乡宁紫砂工业较早的从业者、试验者、建设者、经营者之一,目睹了现代乡宁紫砂产业从无到有、从兴盛到没落的全过程。
他介绍,经专家考证,乡宁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可以生产陶器,到汉代生产广泛,当地张马村八条埝岭就曾经发现过6500年前的窑址。且周、汉、隋、唐、宋、明、清、民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窑址都有发现,并且规模可观。明清时期,乡宁制作的器具更是被列为贡品。在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乡宁一度呈现了“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乡宁县西坡陶瓷厂还一直生产碗、碟、盘一类的日常餐具。1974年,“全省轻工会战会议”确定了每个地方必须完成一项工艺品的制作任务。比如,雁北怀仁的日用瓷、阳泉平定的黑釉陶、晋中平遥的推光漆、运城新绛的螺钿、临汾乡宁的紫砂等。
“缘何将紫砂工艺品确定在乡宁生产?”王致明解释,抗日战争结束后,山西对日本战犯所带财物进行清理登记时,发现了部分红色的紫砂壶。问其来源,对方称掠夺于乡宁县西坡的老夭头村。另外,西坡陶瓷厂曾生产过陶瓷纪念章,这也是确定乡宁生产紫砂工艺品的主要原因。乡宁西坡陶瓷厂于1975年建立起紫砂车间,并指定由陶瓷厂老员工吴怀成师傅以注浆成型的工艺模式试制。“试制的过程并不尽如人意。往往茶壶模具做得很好,却存不住水。”王致明回忆,为破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时任车间主任的王致明踏上了带队赴江苏宜兴的学艺之路。
1977年,车间迁入县城后正式成立乡宁紫砂厂。1979年,乡宁又建起紫砂二厂,紧接着建成文笔紫砂厂。随后,韩家河紫砂厂、下县紫砂厂等一大批私人紫砂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乡宁大地上。据报道,1981年,乡宁县发展成为仅次于宜兴的中国主要紫砂陶器生产地。这里每年生产茶具、花盆、蒸汽锅等达12万多件。1990年,乡宁紫砂厂和紫砂二厂合并后成立乡宁县紫砂陶工艺总厂,乡宁紫砂陶器制品进一步大放异彩,声名远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县生产的多种紫砂陶器具都在全国和省级展销会上获过奖,还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乡宁的紫砂工艺品曾有“南宜兴、北乡宁”的美誉,一度成为国人炙手可热的物件,成为乡宁人为之骄傲的名片。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体制机制的掣肘、工艺设备的破旧、思想观念的保守,乡宁紫砂陶产业一度徘徊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2008年,乡宁紫砂陶器产业经历了近30年的辉煌后,随着当地煤炭产业的异军突起,乡宁紫砂陶工艺总厂作为乡宁当时硕果仅存的一家紫砂厂永久关停,工匠艺人纷纷各奔他乡,自谋生路,乡宁紫砂陶器的荣光一度成为历史。
紫砂陶小镇雏形初现
第十一届河南省养壶比赛来了!村长喊你来投票啦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珂 特殊的2020即将过去,新的一年,让我们用一把玲珑可爱的紫砂壶,开启美好的2021茶事生活吧。 2021年春,由大河报与国香茶城“紫砂村”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河南省养壶比赛即将启动,本报记者与“紫砂村”村长蒋卫东已潜回村,真村
一口窑炉,腾起的是淬炼之火,沉淀下的是意蕴深邃的传统文化。所幸的是,这延续千年的窑火,始终映照着这座山城的文化内核。为改变产业结构,实现由“乌金”向“紫金”的转型跨越发展,乡宁县委、县政府立足优势,综合研判,做出了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振兴紫砂产业的战略决策,倾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乡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传承、发展、振兴乡宁紫砂产业,县政府先期投入1.1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紫砂企业和紫砂匠人搭平台、建舞台,着力打造紫砂产业“四朵金花”(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煤化工陶瓷),目前已培育乡宁金砂紫陶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乡宁县景韵鸿鹄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乡宁县通洋紫陶工艺有限公司、山西荀庐文化公司等8家紫砂文创企业。
12月5日,在乡宁县昌宁镇张马村,总投资达50亿元、占地2000亩的乡宁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座造型古朴典雅的中式楼宇已经拔地而起,紫砂陶小镇雏形初现。
紫砂陶小镇的建设,是乡宁县2019年的重点转型项目之一。整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税收5亿元,创造10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该项目规划建设“一轴、五板块”,“一轴”即紫砂小镇发展轴,分为滨水商业街区、传统紫砂工坊区、创意品牌区、实用紫砂加工区、大师工作区、研学旅游区、紫砂会展及服务配套区、紫砂公园区、生态湿地公园区、紫砂工业区、张马村紫砂公社等11个功能分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域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促进紫砂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五板块”即,金:紫砂会展、培训配套板块;木:紫砂公园板块;水:鄂河生态湿地板块;火:紫砂工业板块;土:紫砂陶小镇核心板块。
重点培养紫砂产业的能工巧匠
2019年,为振兴紫砂产业,乡宁县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召开了“乡宁情、紫陶韵——2019乡宁(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这场推介会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的目光,现场成功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达102.2亿元,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能源供应、文化旅游等方面,让他们在投资兴业中共享乡宁紫砂陶产业发展成果。
为解决紫砂企业专业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乡宁县还实施了“十百千”人才工程,积极与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外专业院校合作,定点培养高端紫砂创意人才。该县还将利用五年时间,引进紫砂工艺高级人才和紫砂工艺大师约10名,新增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约50名,发放补助支持省级以上紫砂工艺大师带学徒,带动全县从事紫砂产业熟练技术工人1000人以上。
此外,从今年起,乡宁县本着“政府买单、大师授课、抟土为泥、点砂成金”的理念,开办紫砂陶人才培训班,每年招收3期,每期90人,预计4年后培训学员1000余名,每期结业后,还将选择10-20名优秀学员到宜兴等地进行学习深造。
“我从小喜欢手工,但是没有学习的条件。在这个培训班老师的指导下,我从零开始,一步步学会了紫砂壶制作技术。下一步,我想去宜兴进一步深造,今后不再外出打工,就在乡宁当地从事紫砂行业。我觉得,咱们县里的支持力度这么大,肯定会有好的发展!”12月1日,首期紫砂陶培训班顺利结业,优秀学员代表李彦良在结业典礼上兴奋地说。
乡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学员要学精从业本领,将来一方面要做好紫砂产业发展的“领路者”,另一方面要刻苦钻研、苦练本领,做好紫砂陶产业发展的“创路人”。未来,他们将为传承乡宁千年紫砂文化和传统技艺,开创乡宁紫砂新纪元,开辟乡宁转型新路径,叫响叫亮“中国北方紫砂之都”品牌做出重要贡献!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通讯员 武高峰
(责编:褚嘉琳)
本文源自头条号:山西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泡茶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自然茶具也颇有讲究。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
本文标题:“乌金”变“紫金”乡宁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1517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