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砂壶,你所必须要知道的一些知识
这是我见过最全的紫砂壶图录!(建议收藏)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紫砂壶按照器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圆壶 提梁壶 方壶 筋纹器 花塑器 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关于紫砂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早在宋朝时,紫砂壶就开始流行了,苏东坡、梅尧臣等大文豪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就讲了用紫砂陶壶烹茶。但宋朝紫砂制作的资料很少留下来,又鲜有实物,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紫砂制作的历史一直到明朝才清晰起来。
大道圆融,纳万千气象,聚天地灵气。紫砂,是品味醇美香茶的器皿,是品味境界人生的依托,更是品读中华文化的珍玩,紫砂壶的出现,主要来源人们的生活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香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由此,紫砂壶泡茶就流行开来,紫砂制作家也应运而生。这些古朴的艺术品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广大壶友的收藏品的对象。可是古壶不是那么好识别的,比起现在认准一个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收藏证书和信誉担保外,难度系数可是倍增了。
从古到今的紫砂壶藏品,除了紫砂泥选材上乘、制作工艺精良,很多都由大书画名家设计、题词、镌铭,融合了造型、书法、文学、绘画、篆刻等等艺术。比如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亲自设计了“提梁壶”,并在壶上刻下了“松冈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这是宜兴紫砂壶与书法艺术的最早结缘。“壶因字贵,字以壶传”,正是这个道理。现而今,紫砂壶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清代书画名家陈曼生与制壶大师杨彭年合作设计了“十八壶式”, “曼生壶”由此诞生。在紫砂壶上题刻的风气,由陈曼生开创并流传至今。另外,很多制壶大师本身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以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为例,以生活中常见的花生、栗子、核桃、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生动活泼而有立体感,并且制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所问世的紫砂壶件件精品,让世人爱不释手。
中国紫砂艺术史上,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被称为“紫砂七老”,他们都各怀绝技,各有所长,其作品脍炙人口,但作品价格却难以望其项背。业内人士指出,受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目前“紫砂七老”中只有顾景舟的作品广为流传,其他六位大师的作品虽不逊色,但因传世不多,又大都在博物馆和资深藏家手中,流通量不大,造成其作品在价格上难以企及顾景舟。下面四点个古壶辨识妙招,让壶友们轻易看破迷雾看真品。
紫砂古壶辨识妙招之一: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
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
例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概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据传壶身加彩始自清雍正时代),即可肯定不是明代古茶壶。其次,陈鸣远首开 [壶盖内用印]的先河,因此,如果是壶盖内用印的真古壶,保证是陈鸣远(明末清初)以后的作品。又如清道光年间,名家朱坚首创金属(锡)包壶,并用玉石制作壶嘴、壶把。故如果壶身上镶有锡或包铜时,即表示此壶必然是道光以后的作品。
“紫砂新罐买宜兴”——紫砂壶的故事
文 | 张继平 主标题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一句诗,这句诗点到了当时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茶具新品种——宜兴紫砂壶。紫砂器皿起源于明代中期,紫砂是宜兴特产的一种澄泥陶因为原料里富含铁与硅,所以大多呈紫褐色。紫砂壶质地细腻,透气性强,器形变化多姿,质朴的
紫砂古壶辨识妙招之二:从壶身情形辨识
另一个辨识古壶的方法是,根据壶身的情形来断定。如群所周知,明代的紫砂壶,顶多只在壶底落款,壶身大抵保持素面无物。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的名家陈用卿,才开始以草书在壶身上落款。现在我们常常可看到壶身上刻诗书的壶。其实,在壶身上刻诗书,是清代陈曼生所创,后代名家效法延用。根据以上两点可得到一个结论,即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艺术品壶,绝对是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紫砂古壶辨识妙招之三:从落款的甲子年辨识真伪
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辨识作品真伪的一项利器。古人相当重视甲子年表,且我国是以农立国,一提到今年是什么年时,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明、清时代的艺人,落款时可完全使用甲子年表示年份。例如时大彬的葵花壶底款为[万历丁酉春]。
紫砂古壶辨识妙招之四:根据出水孔数辨识
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据笔者所知,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曾经有日本人来宜兴紫砂厂参观,偷偷的带出一点泥,拿回日本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和物理的分析,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法配制和宜兴紫砂泥一样的制壶泥料。
紫砂原料的开采和提炼,其内容比较多,有很多挑选工艺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紫砂矿土的成矿年代为古生代泥盆系,约三亿五千万年左右,位于江南古陆边缘,海、陆、湖交替的三亚类地带。借助风力或者水力的搬迁,一些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沉积型粘土页岩。大自然的神功为紫砂艺术家配制了直接可用的紫砂原料。
紫砂矿土俗称生土泥,形状似块状岩石,矿土开采后须经过数年的露天堆放,经过风霜雨雪,待其风化,松散成小颗粒方可开始加工使用。大约要开采千吨陶土才会得到一吨左右的紫砂泥料,再经过人工精选,剔除矿料中的老块、夹石、废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土机械粉碎成粉末状(工厂化生产),并视产品的大小再选用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一般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的,加水练成块状,经过人工锤炼或者真空练泥机压练,排除泥中的空气,放置几个月才能成为制坯用的熟泥。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本文源自头条号: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只有真正懂紫砂壶的人,才能看懂这篇文章
随着紫砂文化在我国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购买紫砂壶的大军中。但大多数壶友的紫砂知识只是通过看书、网络或者聊天掌握的,聊起壶来头头是道,壶形的种类、作者的背景历史、现在是什么职称等等信息可是倒背如流。 景舟石瓢 但其实玩壶跟打仗是一个道理
本文标题:关于紫砂壶,你所必须要知道的一些知识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1595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上一篇:“紫砂新罐买宜兴”——紫砂壶的故事
- 下一篇:关于紫砂壶开壶,看这一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