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紫砂小壶,从明朝开始

2021/06/01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泥料图文全解析,了解紫砂从认识泥料开始「选壶必看」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紫泥、团泥,基泥由

陶器的历史非常久远,但从陶器发展到精美的陶制茶具,再到今天泡茶人几乎人手一把的紫砂小壶,却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事。

泡茶喝茶的方式方法,茶具选择,以及喝茶所富含的精神文化,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秦朝,战国以前,茶还没有发展成专门的饮品,主要是做菜,配药时使用。

第二阶段,秦灭巴蜀,巴蜀人将饮茶之风带入中原,直到唐朝前期。这段时期,茶成了独立于汤,药,食物之外的专门饮品,略欠讲究,很少有专用的茶具,煮茶需配料,谁用料好,调的茶好喝,就是被人称道的茶艺师,

第三个阶段是唐中期,陆羽写《茶经》以后,从皇家到百姓,喝茶都讲究起来了,专其器,选其水,讲泡法,提倡清饮。

第四个阶段从明朝一直到现代,一脉传承,同样的制茶工艺,同样的茶具与饮茶方法。同样对某类茶具的追逐与喜爱。

现代使用的紫砂小壶,盖碗等泡茶器具,基本是在明朝以后才获得大规模推广,甚至是明朝才被开发出来。就拿紫砂壶来说,明朝以前的考古,绘画等都没有紫砂小壶的使用遗迹,并且,一些书籍记载,紫砂小壶的开发者,确确实实就在明朝。

据说宜兴金沙寺里有一位和尚,性情恬淡,爱好饮茶,也爱好陶艺,经常和工匠们在一起请教陶艺的问题,自觉有一定把握后,他把陶艺师傅们用剩丢弃的泥料收集起来,再淘洗一遍,只留下质地最精细的泥土,做成小壶,再请制陶师傅顺带着帮忙烧制,结果烧制出来的小壶色泽乌紫,有质感,用手指敲击,铿锵有声,清脆悦耳。和尚不胜喜爱,自觉用小壶冲泡的茶更有风味,便如法烧制许多,赠予友人,拿到的人都爱不释手,当成宝物对待,从此紫砂小壶就流传开来,逐渐成了茶桌上的主流。

这个和尚发明了紫砂小壶,但他没有什么名声,不知其名,也不知其作品究竟怎样,但从那以后,金沙寺就一直在烧制小壶,成了紫砂小壶烧制,传播基地。

有位富人叫吴颐山,有段时间常住金沙寺借读,跟随他的是一位小书童,取名“供春”,可见这位吴颐山不仅富,更是一位爱茶之人。

从零开始了解紫砂壶(三)一把紫砂壶的制作过程的解读

古人曾云:“一两紫砂一两金”,可见当时紫砂器有多受人们喜爱和追捧。而宜兴紫砂器与其他陶器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肌理。 炼泥 紫砂泥的制备,基本上分成手工和机械加工两种。 而紫砂泥料颗粒的粗细,也随着炼泥的方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制成的紫砂

在住寺借读期间,贡春小书童闲来无聊,见寺里老和尚们捏制紫砂小壶,觉得有趣,自己也去选一些泥料捏着玩,不想这一捏,尽然爱上了这门技艺,并且心思活络,善于钻研,在学会老和尚制壶技术基础上,精选泥土,用茶匙,手指配合按压内外,最终制成艺术性,实用性都脱胎于原有工艺的紫砂小壶。

供春真名不知,但供春壶可以称为紫砂壶鼻祖,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贡春壶,被称为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从明朝开始就有人仿制,公认的制壶大家时大彬就有许多仿贡春式流传,壶底印有“大彬仿贡春式”字样。

时大彬与壶

凡一技成名者,皆天下聪明人,乾坤神灵所钟。当路便当爱惜保全之。若造此恶业,必永断慧根矣!

——冯梦龙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记载,时大彬,昆山人,生于制壶世家,他的制壶技艺名声在外,昆山县令也非常欣赏,出于巴结上司,关系走动的需求,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到他家索取,但时大彬的壶产出有限,供不上县令需求,县令便将时大彬关进大牢,要求制成三百把壶才放出来,时大彬怒,拒绝制壶,最终含愤而死。-

时大彬的壶贵,价比黄金,县令需求肯定不会出相应的价格,时大彬为县令制壶时生起情绪,最终酿成惨剧,冯梦龙为之叹息。

据明周高在《阳羡名壶系》中把壶分为几等,时大彬的壶是地位与境界最高的“大家”,没有出其右者,在万历年间,人人以得到一把时大彬的壶为荣。

“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逐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

时大彬壶艺如此精湛,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集大成者,他自幼生于制壶世家,他制壶,首先制的也是大壶,后来从仿制父亲的壶和“供春壶”开始,又游历四方,总结了其余制壶大家,研究壶与各类茶品间的关系,最后静心制小壶,创意不断,最终迈入匠人艺术之路。

本文源自头条号:李莫说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紫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