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千年龙窑文化遗产到西望村传承创新,宜兴紫砂尽显一壶风范

2021/09/15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文明可掬”——谢强中华文明系列紫砂作品主题展开幕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9月15日,“文明可掬”——谢强中华文明系列紫砂作品主题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宜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共展出谢强近十年来精心创作的主题紫砂作品60件(套),以紫砂为载体,讲述中华文明史绚烂辉煌的发展史。 艺术家谢强在紫砂创

一座老龙窑,积淀了宜兴紫砂千年文化。

金秋时节,“丰收中国万里行”走进了陶都宜兴,总导演梁老师说,到了宜兴一定去探秘一下老龙窑,龙窑出现于商代,千年的紫砂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商代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

千百年来,龙窑是宜兴陶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无论是大缸、白绿货,还是瓮头、掇罐,乃至风流冠世的紫砂陶,千度成陶都得经过龙窑烧成。因此,龙窑在烧成前后,相应的窑务配套工作必须跟上,一些不起眼的杂活,都由烧窑师傅去完成。

宜兴的龙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7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在丁蜀镇近郊涧众村发掘的我国第一座古龙容址,经考证为唐代古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了解,明、清时期,“宜兴窑”、“蜀山窑”、“欧窑”(均窑)三大名窑。1936年,丁蜀地区共有七十六座龙窑,其中黑货窑三座、黄货窑四座、砂货窑九座、紫砂窑十座、粗货窑四十座、溪货窑十座(包括上袁一座、潜洛三座紫砂窑)。

而今,随着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龙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有的活龙窑前墅古龙窑和均陶厂原址的前进窑,已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今天宜兴窑场而言,无疑保留了一份宝贵的陶都文化遗产。

宜兴紫砂器(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得名。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到了民国,出现了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等20多位大师。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当代紫砂代表人物。2013年12月23日, “宜兴紫砂”列为地理标志产品。

宜兴 ,一座千年龙窑,生产了冠绝神州的陶艺紫砂。龙窑烧制出来的宜兴老砂壶, 光泽温润,颜色丰富,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茶的次数增多还会发生变化,有可能黄得更橙,绿得更翠,红得更沉,紫中泛青,或者泛出各种自然的颗粒色彩,妙不可言。

打造紫砂产业体系,西望村彰显大希望

走进丁蜀镇西望村,书记告诉我,他们创建了“紫砂新希望”由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优秀紫砂艺术家组成,有蜀山古南街、“范友良紫砂艺术馆”和“范家壶庄”三个紫砂技艺交流点。

加大陶艺人才培养。“紫砂新希望”初创大多为中青年省大师、省名人,其中,范伟群、范建军、范建华、陆君等人身体力行,通过举办讲座培训、一对一辅导等,积极培育陶艺新人,培养更多优秀紫砂骨干人才。基地还依托西望村紫砂合作社,牵头组织“希望杯”壶艺比赛、“海澜杯”青年陶艺家创作作品比赛、青年陶艺家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创作展,组织陶艺家在国内外举办作品展览展销活动,促进了紫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组织建言献策。组织开展考察、调研等活动,参与旧城改造项目、古南街修复项目及基层社会治理等。基地成员中部分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代表积极参政议政,撰写高质量提案,为市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西望村是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坚持传艺与传道相结合,在各类就业从艺培训中,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干群心;二是坚持活动与文化相融合,如在前墅龙窑“小镇情中秋月”雅集活动中,将旗袍、古琴、书画花道、茶道融合,既共诉乡情,也共话丁蜀,在传承文脉中分享快乐,感受魅力。

广泛参与社会公益。在公益慈善方面,基地会员们积极参与丁蜀镇2019年慈善助学活动,会长范泽锋定向对丁山小学、丁蜀高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捐赠15万元;副会长、省大师顾婷个人捐赠2万元,会员共计捐赠50万元。慈善一日捐劝募活动共募得善款123万元。在同心义诊方面“紫砂新希望”会同宜兴市二院在古南街举行义诊和关爱活动,会员作为志愿者为老街居民演练心肺复苏。在助老关爱方面,积极参与村、社区重阳节助老活动及走访慰问丁山敬老院老人,为更多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安享晚年的同时能够老有所乐。

红色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紫色产业,实施西望紫砂品牌战略、品质战略和品位战略,发挥乡土人才“三带”作用,全力打造乡土产业升级版。绿色生态,推进环境整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艺术家谢强中华文明主题紫砂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观众在观赏拍摄中华文明系列紫砂作品中的“唐韵茶席”。(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观众在观赏中华文明系列紫砂作品。(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 中国日报9月15日电(记者 姜东)2021年9月15日,由艺术家谢强创作的中华文明系列紫砂作品主题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

注重德艺双传承。通过家族式、师徒式的承前启后,范家壶艺得以薪火相传、独具风范,代代出精英、一门五大师更是传为佳话。多举措提升,成立青年陶艺家联谊会、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开展“青蓝结对工程”,通过技能培训、壶艺竞技,培育省大师、省名人5名,40多名社员获得技能资质证书融合促创新,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高校联合开办研修班,把紫砂与书画、篆刻等元素有机融合,一人拜多师,集众长于一身,一批原创作品得到广泛认可,赋予紫砂新的内涵。

打造产业体系。采用“合作社+领头人+村民”模式,建立“原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推广、品牌包装、宣传推介、行业管理”六位一体体系,形成“抱团闯市场”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品牌形象,组织社员赴美、英、韩、日等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外出办展,每年出版作品书籍,“寻壶江南·问陶西望”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紫砂合作社品牌。

探访宜兴紫砂国际金奖第一人,尽展一壶风范

走进范家壶艺馆,被四壁一件件艺术品震惊了——话题从1910年(清宣统二年)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劝业博览会说起,那一年的6月5日,博览会在江宁(今南京)丁家桥隆重开幕, 范大生款《大柿子壶》参加本次展览,荣获最高奖“奏奖”。此奖项不仅为紫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也是宜兴紫砂界获得的首个国际金奖;故而,范大生被誉为宜兴紫砂荣获国际金奖的第一人。

之后,六次获得国际金奖,其中包括1915年大生款《四方竹鼎壶》《牛登壶》荣获“巴拿马赛会”头等奖。1926年大生款《东坡提梁壶》荣获“美国费城博览会”金奖。1930年大生款《合菱壶》荣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33年大生款《鱼化龙壶》荣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金奖。1935年范大生(承甫)制 “英雄独立”雕塑荣获“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金奖。

在范家的紫砂展厅里,一边品茶,一边听主人讲述“一棒鹰”的故事——所谓“盛世收藏乱世藏金”,分崩离析前清朝末期的中国并不是太平盛世,故而作为不是生活必需品的紫砂器不被人们看好,紫砂界也因此迎来了漫长的萧条期;在此背景下,“大生壶”缔造者范广善开始重新审视做壶这门手艺,他觉得这个行业既不被人看得起,收入也不多,何不选择不愁温饱的其他活干呢。在此观点的作用下,他对从小就喜爱制陶的儿子范钦仁学习陶艺并不赞成,甚至,还经常向范钦仁灌输做壶不如读书将来做个教书先生以博得乡亲邻里的尊敬来得好。可范钦仁对制陶的喜爱是与生俱来如同刻在骨子里的,对于父亲的劝导,他只是表面答应,暗地里照样偷偷的习艺。

有一天,范广善三更起夜,见工作室内亮着灯,当下觉得奇怪,心说,大半夜的谁会在里面呢。走近后,他贴着门板细听,听到了两孩子低低的交谈声。

范广善心头怒气顿生,已明白是儿子范钦仁又在偷偷的玩泥巴,于是,找来棒子推门进去。

果不其然,范钦仁正与弟弟在做一尊老鹰的雕塑。

范广善怒斥一通,举起棒子作势要打儿子。其实,也不是真打,只是做做样子吓唬一下,要儿子记住不听老子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

不料,范钦仁闪身躲过,范广善手中的棒子没了准头,落到了老鹰雕塑的身上;好在用力不大,要不然,这尊雕塑就毁了。

就在这时,范钦仁突然叫好,搞得范广善云里雾里。经范钦仁解释过后范广善才知道,原来,这尊老鹰雕塑已接近完工,但范钦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体给他的感觉没有气势。刚才,老鹰被棒子打中,脖子歪向一侧,恰巧与展开的双翅形成了一个夹角,老鹰振翅欲飞的姿态立马显现。也就是说,范广善这一棒子歪打正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听过儿子的解释,再看看那尊有着神韵的雕塑,范广善心中有了细微的变化;他想,儿子沉迷于紫砂器制作虽不合他意,但对家族制陶技艺的传承倒是有利的;毕竟,自己花费几十年创下的基业,如就这样断了,十分可惜。于是,此后的范广善不再提不让儿子做陶的事情,相反,还悉心教导儿子做陶的技法。

后来,范钦仁重制老鹰雕塑,并命名为《英雄独立》,寓意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此件雕塑作品参加了1935年“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获得了金奖,范广善一棒打出神鹰的故事也因此流传开来;久而久之,人们帮这个故事起了个名,叫做“一棒鹰”。

为培养陶业的后背人才,民国五年(1916),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长童斐决定在新兴的学校开办“陶业课”。于是,他聘请在社会上已很有名气的范大生到学校做陶业教师。由此可以推想,范大生不仅有扎实的紫砂壶技艺功底,而且有一定的口头表达水平,能做也能说。范大生应聘在“省立第五中”做了几年陶业教师,累计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开阔了眼界,技艺更为精进。

1921年上海(宜兴)利永陶器公司创办中国紫砂的“第一家”企业办“利永陶工传习所”。那个时代是个时兴“讲习所”“传习所”的。于是,宜兴利永陶器公司便聘请曾是“利永公司”第一位技师,又是“省立五中”的“陶业教师”的范大生前来担任教师。

范大生在“利永陶工传习所”不仅代课、讲课,而且收了冯桂林为徒,并襟怀坦荡把自己所学、所摸索出的绝技,尽数传授给冯桂林,为冯桂林成为一代大家奠定了技艺基础,成为紫砂史上的一段“近代教育佳话”,也称为代代相传的紫砂手艺的守艺人。

本文源自头条号:朱文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的选购秘籍,必读

关键词:紫砂壶 紫砂壶不仅是一件可以赏玩的艺术品,还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实用品。随着紫砂泥的日益稀少,紫砂壶也日益昂贵起来。如何挑选到一把品质好的紫砂壶成了很多收藏者的难题。 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以下几点加以斟酌: (1)造型与外观。每个人对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