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紫砂乾坤大 壶中岁月长!陈友实的三十年收藏之路

2021/09/24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做好一把传统工艺紫砂壶必须经过的20道工序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如果你不了解紫砂 来纯色紫砂文化就对了 紫砂壶不容易,做一把传统工艺好紫砂壶更不容易。紫砂由于其特殊性,需要紫砂艺人们用手来完成一把一把的创作,短则几日,长则数十日,倾注其中的心血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纯色紫砂和朋友看看一把紫砂壶是如何诞生,

陈友实在博古架前展示自己收藏的紫砂壶

走进湖新路的小巷深处,陈友实的紫砂“藏宝阁”就设在自己家中,一面墙的博古架上,陈列着三十年来收藏的紫砂壶——有紫砂鼻祖供春纯手工锻泥壶、大彬荷花倒流壶、鸣远三羊开泰提梁壶、阿曼陀室朱泥筋纹壶、清代宫廷礼品壶、寿珍本山绿泥掇球壶等等……只要一有时间,陈友实便会待在这个阁楼上,为紫砂宝贝们扫尘、养壶、听古乐,与壶做无声的交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说的便是紫砂。在陈友实眼中,紫砂壶源于岩中岩,本质纯正;吸水快、透气好、泡茶褒香、隔夜不馊;无掩饰、无虚伪,这是其特有的真诚品质。在品壶的过程中,人逐渐有了紫砂壶般的真诚,在养壶中精神也得到升华。

收壶

好壶有灵性 与主心相通

陈友实在灯下给紫砂壶拍照

说起与紫砂壶的结缘,陈友实表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他与紫砂壶相遇相知,还要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那时,平潭东澳港成为全国最早被批准设立的台轮停泊点,陈友实的爱人陈瑞云便在港口一角开设了一家工艺品商店,主要对台销售各种工艺品,而紫砂壶是当时热销的产品之一。

陈友实向记者介绍自己珍藏的紫砂壶

“闽台地区饮茶氛围兴盛,那时很多台胞专门来此购买紫砂壶,我们就从全国各地采购进货,供客人选择。”陈瑞云说。

陈友实除了日常教书,经常来此帮助爱人进货售卖,日积月累,对紫砂壶情有独钟,对于有艺术内涵和文化气息独特的壶,陈友实就会有意识地收藏起来。其中,一把缺角的牛盖羊桶壶,是陈友实收藏中的“心头好”。

这个收壶故事颇具传奇。在1989年前,来自宜兴的紫砂壶进货商一下子带了三百多把壶来此推销,其中一支,便是这把牛盖羊桶壶。“当时并不知道这件是顾景舟大师的作品,感觉十分中意,心想一定要收了它。”陈友实说。

经过与进货商的多次讨价还价,陈友实终于得偿所愿,可1996年7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却让这只壶险些损毁。“那次台风带来了一场海啸,让店里很多工艺品,包括这把牛盖羊桶壶被雨水冲走。”陈友实回忆,这次台风过后,大家开始打扫整理商铺。大家都以为这把壶在台风中“葬生”时,壶身竟奇迹般地在废墟中“现身”了,而壶盖也在另一处角落被发现。后经专家鉴定研究,这把壶是紫砂泰斗顾景舟的作品。

据了解,顾景舟是中国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作品在近些年一直作为紫砂市场的风向标,在国内外影响巨大,作品为海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经历台风、搬迁等,这把壶还能保存至今,现在想想都感觉很神奇。你看这个壶身上的缺角,也是在那场台风中留下的。”陈友实说,好壶是有“灵性”的,它能与主人的心相通,如果与你有缘,它都会千方百计地留在你身边。

养壶

不落于俗套 品鉴其神韵

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必不可少。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壶”,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而陈友实最近所养的“新欢”,便是一把看似朴实无华的延年益寿壶。

“看这把工夫茶具方头方脑,线条简单,但是集方圆于大成。”陈友实介绍,这把壶高18.5厘米,但上部圆体口径和下部方体边长都是7厘米。壶采用老矿朱泥纯手工成型,直流,平底,把手是拱体。

“看似简简单单,却含有‘方中寓圆,圆中寓方,方圆平稳的’的蕴意。”陈友实说,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是原则,是目标,是为人之本;“圆”是策略,是笃行,是处世之道,“平”是淡定,是包容,是益寿结果。看似平凡的方圆结合壶,外观显示方圆交融气场艺术之美,深层却浓缩着中华传统方圆文化的精髓,揭示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真谛。

“用心养壶应该是一种人与壶灵性的沟通。一把好壶经过护养之后,会呈现古雅圆润、柔和细腻的色泽,摸上去有润滑的质感,似脂玉般温润。”陈友实说。

对于紫砂壶的收藏研究,陈友实不落俗套,独具思考与观察。他希望,在紫砂壶收藏过程中,藏友要去揣摩其内在的神和韵,要顺着作者的思路,挖掘潜在真,善,美的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否则,永远只能高山仰止,望壶兴叹。”陈友实说。

藏壶

紫砂陶刻爱好者看过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携力作亮相东莞石龙

9月24日,“壶上清风——鲍志强师生紫砂陶刻艺术展”在东莞石龙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偕十多位弟子共同前来,展示师徒近年来悉心创作的精品力作。对于紫砂陶刻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场难得的充满淋漓古韵、气势磅礴的紫砂陶刻文化盛宴。展览将

藏百把精品 谈独到见解

在陈友实家中的博古架上,一把把不同大小、不同年代、形态各异的紫砂壶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是壶身线条简约、有的造型精致复杂、有的壶身上刻着异域风情的图案……其中,一把荷叶青蛙造型的绿色紫砂壶十分醒目。这把壶壶身是荷花造型,壶盖出坐立着一只精致的小青蛙,惟妙惟肖。

清咸丰全手工木桩壶

青蛙荷叶壶

延年益寿壶

据陈友实介绍,这是一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高级艺术壶。壶身采用原旷段泥(本山绿),其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纯手工捏造,壶盖的荷叶面采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展现“叶中叶,叶中蛙,叶中花,叶中藕”,寄情寓意,出淤泥而不染。

这把壶只是陈友实众多收藏中的冰山一角。据陈友实透露,目前他已收藏了近上百把精品的紫砂壶,藏品时间跨度达近700年,有各个朝代大师级的作品。在众多紫砂壶中,如何挑到一把好壶?著名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在他《壶艺说》一文中指出:“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优良的实用功能。”

在陈友实看来,好的紫砂壶按照定位等级,分为通用三品壶、艺术壶和高级艺术实用壶等三个等级。“最好的壶就是高级艺术实用壶,达到艺术观赏和实用性于一体。”陈友实说。

对于手工壶收藏,陈友实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判断纯手工壶必须学会‘一掂,二摸,三观察’。”陈友实说,纯手工壶泥料纯正,分量较沉。壶口内侧边沿较粗糙,有细微划手感。纯手工壶盖较厚,壶体厚薄不一,壶底,把手,壶嘴的连接处也有痕迹,通过这三步,能较好地判断手工壶。

壶展

名师来把脉 珍品传后世

陈友实获得的收藏荣誉证书

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取经,是陈友实三十多年的收藏历程的真实写照。

几年前,得到平潭收藏家郑攀的引荐,陈友实精心挑选了十把精品紫砂壶送到故宫博务院退休的高级研究员孙洪琪老师处鉴赏。鉴赏过程中,孙洪琪老师赞不绝口,“能在平潭的小地方见到顾景舟、蒋蓉大师的壶,而且是大师早期的作品,真是出乎意外,不枉此行。”孙洪琪说。

郑攀作为平潭首屈一指的收藏玩家,在与陈友实的收藏交流中,他认为作为紫砂收藏玩家,除了眼光好,还在于不断地学习。

如郑攀所言,在陈友实在收藏紫砂壶的同时,还全国各地不断学习。他拜陕西省紫砂文化研究会会长、紫砂壶收藏家陶世成先生为师,在学习过程中鉴赏能力也不断提升,并得到陶老师的认可和赏识。

“遇到好的壶,我们经常通过微信一起探讨品鉴学习,亦师亦友。”陈友实说。

2019年,他带着自己珍藏的5件紫砂壶带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演播厅外的展览厅展出,让全国观众一睹紫砂珍品的风采。2020年1月,他荣获由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颁发的“2019年度艺术品收藏界精英奖”。

其实,紫砂壶收藏这一路走来,陈友实也碰过不少雷,但始终保持着一份初心和“野心”。他坦言,好多人认为,他收藏的壶都是精品,殊不知精品的脚下却有无数个的普品、庸品、仿品在撑着。对于这些不靠谱、缴学费的壶,陈友实坚决不贱卖,也不给市场添乱,而是选择“打入冷宫”封存。“自己交了学费,就不能再让新生的收藏者去续缴,这就是我的底线,就是舍得的魂。”陈友实说。

目前,陈友实已取得中国工艺美术人才管理中心的艺木品鉴定二级鉴定师的资质,是天好文化国际民间艺术品网络展示群的紫砂专项鉴定师、陕西省紫砂文化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对于未来,他希望,在平潭成立紫砂壶文化研究会,为更多喜欢紫砂壶收藏的人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将紫砂壶文化研究发扬光大。

  • 出品: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 记者:陈澜清 文/摄
  • 责编:叶子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国平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壶上清风——鲍志强师生紫砂陶刻艺术展”在东莞石龙开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隽杰 通讯员 刘焕云 9月24日上午,“壶上清风——鲍志强师生紫砂陶刻艺术展”在东莞石龙博物馆正式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偕十多位弟子共同前来,展示师徒近年来悉心创作的精品力作。紫砂陶刻爱好者及各界人士、民众有机会欣赏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