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160件(套)海派紫砂作品集中亮相

2021/12/07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160件(套)海派紫砂器亮相陶都宜兴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6日电(记者 孙权)12月6日,“陶都紫韵·上海工美大师作品展”在宜兴市博物馆拉开帷幕,13位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17位上海星锐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作品首次在陶都宜兴集体亮相。据悉,本次作品展为期一个月,将持续至2022年1月6日。 作品展开

现代快报讯 12 月 6 日,陶都紫韵 · 上海工美大师作品展开幕式暨沪宜双城文化论坛在宜兴市博物馆举行。13 位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17 位上海星锐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作品首次集体亮相陶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遊宇、葛军、蒋国兴也有作品参展。本次作品展呈现了海派紫砂艺术的新动向、新时尚和新成就,引发业内外关注。

△ 陶都紫韵 · 上海工美大师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紫砂陶器发源于江苏宜兴。早在明代,宜兴紫砂就在上海立足,到 20 世纪初,沿海开埠潮中的上海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机遇。紫砂艺术甫入上海,便与海派诗、书、画、印各类文化艺术交融,开创了海派紫砂艺术的先河。

海派紫砂是紫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传承、发展与陶都宜兴密切相关。本次作品展的举办,旨在拉近紫砂艺术领域上海与宜兴的距离,通过展览和论坛的方式,拓展传统紫砂艺术品市场,促进不同地域、不同品种和不同风格的艺术融合和交流,共同谱写紫砂艺术产业的时代新篇章。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展出 160 件(套)精品力作,包括紫砂壶器、紫砂雕塑、紫砂文玩等,尤以紫砂壶器最为引人注目。从器形看,既有石瓢、井栏、提梁这些传统经典器型,更有一批赋予了时代精神内涵而全新创作的新品、精品。展品涵盖海派紫砂艺术各大品类,可谓精品迭出,精彩纷呈。

△ 蒋国兴(左)捐赠原创作品《水图腾》

开幕式上,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蒋国兴向宜兴市博物馆捐赠方形陶艺壁挂《水图腾》原创作品,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徐英姿作为代表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该作品长 1.65 米,宽 1.60 米,融入了 " 上善若水 " 等传统思想,将永久珍藏于宜兴市博物馆。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指导,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主办,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上海海派紫砂艺术研究所、宜兴市博物馆承办。

△ 上海工美大师作品展现场

本次展览从 2021 年 12 月 6 日持续至 2022 年 1 月 6 日,展期一个月。

时顺华(宜兴陶瓷博物馆原馆长)

紫砂文化的发展要坚持海纳百川

我认为宜兴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但宜兴紫砂真正走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海派文化。上海的文化精神是海纳百川。早在明代,宜兴紫砂就在上海立足,到 20 世纪初,沿海开埠潮中的上海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机遇。紫砂艺术甫入上海,便与海派诗、书、画、印各类文化艺术交融、浸淫,结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开创了海派紫砂艺术的先河。

紫砂艺人到了大上海,开拓了眼界,打开了思想,他们的作品和构思受到影响。可以说,上海文化容纳了宜兴紫砂,宜兴紫砂参与了上海文化,让海派紫砂更多元、更丰富,更符合当下时代的功能和审美需求。紫砂是宜兴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此紫砂的发展要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优点,才能更好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刘忠池(宜兴紫砂文旅城董事长)

积极搭建紫砂和文商旅融合发展载体

“强匠荟”紫砂壶名家范泉明 全手工制壶之路创新求变

“强匠荟”紫砂壶名家 范泉明 “强匠荟”紫砂壶名家范泉明,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美国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客

如何创新推动双城陶瓷产业发展,我认为搭建合适的交流平台很重要,而以什么样的载体去呈现,这也是我接触紫砂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打造 " 宜兴紫砂文旅城 ",秉承 " 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 " 思路,打造出 " 陶文化传承、酒店集群、实景演出、特色商业街 " 为四大主题的活力街区,搭建出旅游文化交流中心、科教文创研学基地两大功能性平台,真正实现让文化 " 活起来 "、将价值 " 留下来 "。

如果说黄浦江见证着上海的历史,那么紫砂壶则凝炼着宜兴的文化。宜兴紫砂文旅城致力于成为宜兴紫砂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功能集聚带,也希望与上海方面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助力和推动双城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李遊宇(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

加强美学教育,树立文化自信

说到传统文化,大家总说要传承和创新,但当下市面上的所谓创新,其实只是商业化的一种运行模式,是伪创新的范畴。这不都是好的。传承与创新,传承是基础,创新一定要在对传统吃透、理解透的基础上进行。

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加强年轻人的美学教育,确立中国特征的审美观,以树立文化自信。在海派紫砂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手艺人更应该守住初心,加强传统技艺的学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实现真正的创新。

万里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

紫砂发展要面向国际化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工作的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是由来自世界 74 个国家和地区的 900 多个会员组成的,可以说是代表着世界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作为学会 14 个理事之一,我们承担着中国陶瓷与世界陶瓷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我认为海派紫砂的 " 海 " 字本身就有国际化的意思在里面,沪宜双城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可以联合国际的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提供更多服务。比如我们计划明年和宜兴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宜兴(国际)环境陶瓷艺术论坛。

夏高生(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执行主任)

陶瓷发展要寻找产业蓝海

传统文化要传承,更要创新。做陶瓷的人,不要啃老、更不要复古,需要不断创新。创新重要的是思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寻找新的消费空间,寻找产业蓝海,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这样才能让陶瓷具有时代的生命力。

在此,我罗列几个我能想到的陶瓷面向未来的可能产业:一是公共文化空间艺术,陶瓷可参与到雕塑公园、大量博物馆的建设、古建筑的保护等方面;二是构建城市家居新模式,凭借陶瓷取材自然的特点参与健康家居设计等方面;三是紫砂与文旅文创融合,挖掘紫砂与设计创意的新概念,引领市场前景方向等。

现代快报 + 记者 金辰 陈敏 / 文 见习记者 尤力庭 / 摄

本文源自头条号:现代快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潘鲁生:每日一物 | 宜兴紫砂陶

宜兴紫砂陶 江苏宜兴地区出产一种含铁量高并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陶土,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人们用这种泥料做成各种各样的陶器,因工艺精湛、材料优质而被世人所推崇,称为宜兴紫砂陶。 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承至今。宜兴紫砂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