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花盆的刻绘艺术
紫砂-经典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紫砂壶乃世界茶具首选,紫砂文化历史悠远,原矿紫砂壶,全手工作品,紫砂之韵梦寐以求好梦壶。 做壶在于妙,做人在于道,秒道紫砂。 妙精于德,道存于行,紫显于贵,砂信于真,秒道紫砂,德行贵真。 自然的品味,品味大自然,紫砂经典,滋润百年。
紫砂花盆和雕刻
紫砂花盆,古朴典雅大方,在种着花草的紫砂花盆上松土,整叶,浇水......其原料、工艺和制作大师,亦非同寻常。
宜兴紫砂,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其所以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制作原料与众不同。它采用深藏于宜兴山腹地层中的薄薄的一层紫砂泥,号称“泥中泥”,其质地优异,一是含沙量低,可塑性强。二是砂土中含有较多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烧成后呈双重气孔特殊的分子结构,透气不渗水,故用作茶具沏茶不失原味,用作盆景,对花草树木排水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明清时期由于文人雅士的介入创作使紫砂器的作品。集书画,诗词,篆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品。以前台湾地区及日本对紫砂类艺术品的收藏比中国内地热,近年来由于国内收藏家纷纷崛起,收藏此类艺术品热已遍及全国各地。
提起紫砂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名扬天下的宜兴紫砂壶,其实宜兴的紫砂器品种很多,除了著名的宜兴紫砂壶外,还有紫砂花盆,水盂等,也不乏精品,在宜兴众多的紫砂陶器中,紫砂花盆可谓是耀眼的品种。说起盆景和赏石,玩家们都知道承载这些奇妙的树桩与赏石的瓷盆与陶盆也是学问深深。尤其是那些有名家字画的雕刻古盆,往往会给这些艺术品带来不俗的身价,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名家镌刻的古盆,是那些奇石与树桩之类无法比拟的,所以对收藏赏石,盆景之类的藏家而言,收藏紫砂古盆,又是一种特殊的乐趣,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如今市场上的一只紫砂古盆价值可达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紫砂盆是采用宜兴特有的一种粘土作原料,这种特殊的粘土称为泥中泥,深藏于岩层下,古人描述紫砂泥为五色土,其中以朱、紫、米、黄为基色,可分为红泥(朱泥)、紫泥(底糟青)、团泥(即本山绿泥呈米黄色),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也不同,经过开采,精选提炼,制成陶坯,不着釉彩,再经1000-115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紫砂盆质地细密,坚韧,并有肉眼看不见的细孔,但既不渗漏,又有一定的收水性能,十分适宜植物根系的发育生长,因烧制时入窑时间长短不一,窑内温度高低不同,盆色也有深浅、浓淡之分别。紫砂盆不上釉,均为泥土本色,色泽朴素、雅致,古色古香富有民族特色。
紫砂盆的制作除了要求选料精细,造型美观之外,装饰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有书画,雕刻,泥绘,粉色泥,铺沙,绞泥,嵌色泥,图案凹凸线,瓷釉,镂空,包金,彩釉,镶金银丝等,其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也是最贵重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书画雕刻。
紫砂器上的雕刻装饰源远流长,最早有记录的是元末明初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上的“且吃茶,清隐”这五字草书,可称紫砂雕刻的鼻祖。早期(明代)紫砂刻字一般是在壶底作落款用,如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当时就有人专门代人刻款的,像陈辰(共之)、汪大心等被称为“陶之中书君”,专替人代书代刻名款。明末清初已有在紫砂壶肩腹部刻字的,对紫砂雕刻最有影响的是清中期的陈曼生,曼生壶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
紫砂壶收藏市场(6)——拍卖市场上的回流壶
曾经销往港台地区,如今又回归内地的紫砂壶称作“回流壶”。“回流壶”是艺术品市场发展冷热不均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台湾收藏家在内地大量收购紫砂壶,造型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亚洲金融风暴后,很多紫砂投资者被套牢,港台紫砂市场进入封冻期。近几年,随
自此之后,朱石梅子冶、梅调鼎、吴昌硕、任伯年、于佑任等许多著名书画家参与紫砂雕刻。此外,书画家黄慎、郑板桥、吴大澂、黄宾虹、蔡元培、唐云、朱屺瞻、亚明、冯其庸、韩天衡、钱君陶、韩美林等都先后参与,并加以倡导,进一步推进了紫砂雕刻艺术的繁荣,发扬光大了紫砂艺术。清末宜兴当地较有名气的书画家,受壶商的聘请从事紫砂雕刻,他们是兼职于雕刻的宜兴文人。
据资料记载,有催克顺、陈樊生、陈研卿、沈端田、卢兰芳、韩泰等,他们笔法老辣,技艺熟练,讲究布局、雅俗共赏,每画一壶几倍加价。从邵云儒(云如、北岩)开始,形成了紫砂陶艺这一专门工种,也就是“刻字先生”。很受人尊重,在紫砂行业中地位较高。从此紫砂盆的雕刻,由少量进入了批量阶段,他们师承徒习,沿袭至今,陈少亭、任淦庭师从卢兰芳学习,学成后从事专业的刻字先生,同时期的还有饶寿川、戴雪生、韩泰、杜顺兴等人。
1954年成立紫砂生产组有诸葛勋、谈尧坤、范泽林、陈经耕、陈少亭、朱邦基、邵洪坤、邵洪明、邵顺奎、白应生、范福筹、陈五大、蒋永西,他们应该都是从民国过来的刻字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宜兴紫砂盆器事业突飞猛进,得到了大力的开发,雕刻紫砂盆器进到“万货”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先紫砂盆器的大大小小的工厂又被如今的“家庭”和“作坊”式的工作室所替代,形成了百家争鸣一片繁荣的的大好景象,造就了一批专业雕刻的人才,如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束旦生等。
说到雕刻装饰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刻字”“雕刻”。艺人们在铅笔粗细的竹管里插入锋利的钢刀,以握毛笔的姿势操刀,在泥坯上雕刻文字和图形,这一独特的装饰手段使紫砂盆器的淳朴之中寓含文思,且符合实用和审美的要求。
雕刻的技法可分为刻底子(也作“印刻”)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时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定稿后依墨迹镌刻;或先将书画诗词底稿印到紫砂器坯表面再运刀依样雕刻;通常是由一般的刻工进行雕刻;空刻则由擅长书画及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目测位置,安排好格局后,用刀直接进行雕刻,空刻要求较高,以指、腕、肘运力;走刀快捷,注意轻重顿挫有神,线条变化有致使作品活泼生动。相对于刻底子,要求刻者有一定的书画功力,刻字要求划平竖直,刻的珠圆玉润,刻画要求刻的有来龙去脉,做到结构相称没,刀法分明,所以艺术价值更高。不上色的雕刻叫“清刻”,刻后加颜色的叫“着色刻”,泥未干时称“湿刻”,泥坯干后刻称“干刻”。
紫砂盆器雕刻的内容十分丰富,山水、花鸟、人物、变形图案,或工或写,深刻远近,无所不能,正、行、草、隶、篆,线条顿挫抑扬,轻重缓急,都做到淋漓尽致的刻画发挥,雕刻的刀法主要是借鉴我国古代碑刻、篆刻而形成的独特刀法。它不同于传统的碑、篆刻刀法及其艺术效果,历经数百年的创作发展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雕刻刀法。主要分为阳刻、阴刻两大类;表现形式有刮(较浅)、刻(较深)、双刀、两边下刀,还有涩刀、留刀、迟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方法。
紫砂花盆清丽优雅,栽花木,置景物,有自然质朴淳厚的文化韵味,有陶瓷彩绘般的华丽雕刻装饰,又有似瓦盆那样吸水透气的性能,十分有利于花草树木的生长。布置厅堂令人心旷神怡清雅潇洒别具一格。
来源:梵器紫砂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lnpjsj,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
本文源自头条号:岭南盆景艺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火遍民国的三款爆品紫砂,上海滩的大佬们人手一只!
玩艺术,其实玩的就是历史沉淀,是穿越时空的文化艺术之美。 纵观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史,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艺术形式,除了正方兴未艾的景泰蓝,就要数乱世中崛起的紫砂壶了,明清两代的沉淀,在民国大放异彩,享誉世界。 民国时期,有这么三款紫砂壶火爆一
本文标题:紫砂花盆的刻绘艺术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344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