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紫砂壶」宜兴祖辈传承的民间艺人,每把壶都追求完美工艺

2020/05/20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紫砂生壶韵 江山入画来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紫砂生壶韵 江山入画来 ——高级工艺美术师鲍静贞《江山入画壶》赏析 文/石越 雒元元 在中国民间工艺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宜兴紫砂艺术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久,范围不是很广泛,却留下了极为重要的印迹。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具有泡茶不夺茶香、不会

一捧泥土,于火成陶,不敷金碧,不施铅华,价格却堪比黄金美玉。每一件独一无二的紫砂艺术品,都是制壶艺人们倾注心血与智慧的匠心之作,也承载着中国独特而耀眼世界的紫砂文化。

刘颜,71年生于宜兴陶都,紫砂壶陶艺世家,其作品构思新颖,线条流畅,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

与时下很多陶艺师喜追求标新立异不同,刘颜的作品以古典造型见长,每一个棱角,每一条弧线,都能呈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精致与内涵。刘颜出生寒微,文化程度并不高,蒙多位紫砂界大师指点,收获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真谛。

壶友可长按查看更多的壶!

细述刘颜的紫砂人生,记录的是他指尖上的刻苦与辛劳,以及近50年来,中国紫砂市场几番沉浮的变迁故事。

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刘颜就在这里土生土长

在他小时候的记忆里,丁蜀镇上的蜀山还是一座好高的山,山脚下有一条老街,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紫砂老艺人的家或制壶作坊几乎都集中于此

当年,刘颜经常会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嬉戏玩耍,但那时在大多人眼里,紫砂壶制作就是一门普通的手工艺行当,“如果一定要说与大师们有些许缘分,那就是我们那边的蜜蜂都喜欢钻到房屋的砖缝里筑巢,那些年我在这些大师家的房墙里掏过不少蜂蜜吃。”刘颜呵呵一乐。

但毋庸置疑,丁蜀镇的山水和文脉,赋予了刘颜对紫砂工艺与生俱来的天赋与热爱

刘颜与紫砂的正式结缘始于1987年,起因是家庭的贫困。

那年他只有16岁,刚刚初中毕业,就要肩负起帮助父母赡养家庭的重担。

“当时家庭的主要收入靠种地,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是二三百块,为了养家,我开始去紫砂二厂接零活。”刘颜说,外婆和母亲都会做陶罐,所以自己10岁就能打泥片,读小学四、五年级时,每天要帮母亲打100个泥片才能去上学,这些都为他学制紫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紫砂一厂、二厂作为宜兴的国有重点企业,订单颇多,厂里的工人做不过来,就聘请厂外人员辅助做一些小零件,如花钵、盖杯等,酬劳实行计件制,每个4毛至8毛钱不等。

“紫砂厂觉得还可以的,就给发一个送胚卡,凭卡到厂库领泥料,自己回家做。”刘颜还记得,那时他一天可以做60个盖杯,一个月下来就有近2000个,可以挣到五六百元,成为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1989年,紫砂二厂公开招工,刘颜下定决心,一定要考进去。

“当时报名的人很多,进厂的名额却不多,如果不通过正规考试,交2000元钱也可以进厂,可这么大一笔钱,我们家拿不出,只能硬考。”刘颜说,自己从没接受过正规的紫砂技艺训练,全凭走东家串西家,站在一些老艺人身边去看、去领悟。”

最终,刘颜如愿所偿,成为了紫砂二厂的一名正式职工,底薪18块,做产品另计件算工资。

仿古如意紫砂壶 | 史金妹老师少见圆器,独特焐灰工艺,必收

虽然茶香记跟史金妹老师结缘已久,但由于史老师的壶很多都是经典收藏款不易得,所以我们也是在近两年才等到几把。 尤其是史老师的圆器,本就做的少,所以把把都是物以稀为贵的精品,颇具收藏价值。 今天就带来一把史老师焐灰工艺的「老紫泥仿古如意壶」。 制

进入紫砂二厂后,刘颜被分配到成型车间,对仿古、石瓢、水平、西施、如意等紫砂壶传统造型制壶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用他自己话说,“这时候,才算正式入了行!”

那时,紫砂厂大致分为模型、木工、精工、刻字、成型、茶具、窑务等几个车间,最高级别的是研究所,“当时七大老艺人多数已相继过世,紫砂一厂、二厂研究院里云集的就是当今紫砂技艺水平的最高代表者,像汪寅仙、徐秀堂、何道洪、鲍志强等,还有后起之秀江建翔、陈国良、季益顺等,他们制作的都是高档出口品。”刘颜说。

由于表现良好,刘颜在1992年调入了仅次于研究所和成型车间的茶具车间。在这个车间,可以制作成套的紫砂产品,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具有个性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紫砂大师们的辅导和指点

“大约是1994年的时候,中国十大紫砂名家之一路朔良来辅导我们做花货,我和他的师生情分就是从那时结下的。”刘颜说

“路老师说,首先不要去想钱,不要用经济去衡量作品的价值,而是精确把握每一个细节,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对路朔良的一番话,刘颜说他至今仍记忆犹新,且将享用一生。

那一阶段在路朔良及众多名师的指点下,刘颜的制壶水平日益精进。

同一时间,正是中国紫砂壶价值“裂变”的特殊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等经济腾飞,,造就了许多有钱新贵,随之而来的是港台地区掀起一股紫砂壶收藏热的浪潮,香港先后有锦峰、海洋、英泰、双鱼四大商贸公司争相订购和经销紫砂壶,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陶艺市场

“从1990年开始,紫砂名家的作品,更是遭到台湾商人的哄抢,简直一天一个价,一个紫砂壶大师的3个壶随便就能卖到几十万,那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但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不仅因其技艺,更在于宝贵的品质

后来“下海”创办的私人紫砂厂也逐渐风生水起。但随着那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的开始,紫砂市场行情陡转直下。到1998年,国营紫砂一厂、二厂正式解体,紫砂业一度陷入低谷

刘颜则继续研习紫砂技艺,2002年前往到千年瓷都景德镇深入学习。希望博采紫砂“光素器与花塑器”二大主流于一身。他逐渐领悟到:光货的线条需清爽简约如行云流水,整体端庄逸秀又妙趣天成;而花货则要充分取材万物生灵的飘动美感,进行艺术夸张组合,显示自然植物的生命灵性与艺术动感之美,静中蕴动,制作丝丝入扣,才能使技和艺达到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2006年5月,宜兴紫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砂市场再次回暖,尤其是2011年至2013年,随着顾景舟等已故大师遗作的价格屡创新高,中国紫砂业再攀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刘颜的作品也开始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从艺30于年来,刘颜却严格遵循传统工艺,逐渐从紫砂壶的神韵、形态、色泽、意趣、文心和适用性出发,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的韵致糅合到壶里。

像刘颜一样默默做着紫砂壶的匠人在丁蜀镇还有很多,他们甘于平凡,但容不得做的壶有半点瑕疵;他们遵守世俗礼仪,却始终坚持着紫砂传统技艺。

我们集合了丁蜀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和手工家庭作坊,给您呈现最传统的紫砂壶制作技艺。感兴趣的壶友可以添加客服微信,朋友圈更多展示。

也祝愿蜀山古南街,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自然的本真,在极端落寞的美丽中给陶都保留一份充满了吴地文化底蕴的骄傲。

本文源自头条号:难得壶涂01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收藏的紫砂壶没有低于百万的,值得借鉴的收藏经验,一定要看

说到紫砂界的收藏大家,这一位晚清时期的大外交官,龚心钊,不得不说。虽在朝为官,心思却在紫砂文玩方面。对于紫砂特别痴迷的他,收藏的紫砂重器真真令人羡慕!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紫砂大家的壶他都有,把把是精品,而且在拍卖场上更是如鱼得水,争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