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玩壶,需要先修心性再品紫砂

2020/05/24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谁说紫砂壶才有收藏价值?4000万,这些紫砂笔筒比紫砂壶还贵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对于紫砂壶的收藏很多人都热衷于名家老壶,特别是像时大彬、邵大亨、顾景舟等紫砂大师的壶更是趋之若鹜。但其实,紫砂界也有这么一些艺人,他们有擅长雕塑、有擅长刻绘,虽名气不如做壶大师,他们的紫砂作品却也价值百万甚至千万!话不多说,今天就和大家一起

《郑人买履》的故事可谓众人皆知,那个买鞋时只信尺码不信脚的郑国人,让国人笑了两千多年。在紫砂行业从业多年后,我忽然发现这个故事每天都在紫砂市场上重演。买鞋护脚和选壶养心其实同理,可前来选壶的朋友们,不少人偏偏就把心这把尺子收起来。而改用职称做尺子、用价格做尺子、用他人之言做尺子、用面子做尺子。由于用错了尺子,使其不能尽享紫砂这块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之美,实在可惜。细究用错了尺子的原因,主要是心性不足所致。所以建议打算品壶的朋友,还是先修心性再品紫砂。

一修信心,相信自己天生就是鉴赏行家。

当前,关于紫砂壶审美研究的文章铺天盖地。有从道、儒互补的审美角度阐述紫砂的简约美,有从西方美学理论出发解释紫砂的“趣味美”,都值得一读。我绝对不否认美学研究的重大意义,相反的要给予极大的尊重。但对于品味紫砂的朋友来说,大可不必因为缺少此类美学知识,而在小小的紫砂壶面前自卑。审美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美学则是研究人类这个能力和规律的。美学可以提高你的审美素质,但不会因为没有专业的美学知识,你天生的审美能力就会消失殆尽。

五百多年前,紫砂壶的鼻祖供春就设计出闻名遐迩的“树瘿供春壶”了。而西方美学学科诞生至今,满打满算也不过270多年,它传入中国更是近代的事情了。至于我们中国,有儒释道文化以多种方式孕育出来的传统审美意趣。这种几千年独特文化积淀形成的审美意趣你我都有,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穿的西装通常是单一颜色的而不是花的,反映中国人素朴美的审美意识。我们吃饭的碗通常是圆形的而不是半圆形的,反映了中国人完整美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对这些美能发出由衷的赞赏,哪怕你不知道对应的美学知识的名词,你也可以是紫砂文化鉴赏的行家。因为紫砂文化是最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实用性艺术品,与其它艺术品相比,它的审美具有极强的大众性。但由于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或坎坷太多,或受教育束缚,或受环境制约,我们对自己审美的天性不自信了。特别是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充满着莫名的神秘感,这让我们的自信变得麻木。所以我们在品味紫砂之前,应该先找回这个自信,让自己的心态回归到从容淡定的状态。艺术真的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凡是把艺术当作高深莫测的学问来做的,大都会背离了艺术的初衷,紫砂艺术尤其如此。

二修童心,率真会还你一双审美的慧眼。

安徒生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里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当众人狂呼皇帝的衣服精美绝伦时,他语道破真相:“其实他什么也没穿啊”!孩子这双识别真相的“慧眼”,就来自儿童率真的性情,西方的艺术家特别强调童心是艺术的灵魂。席勒曾把童心为艺术创作追寻的审美理想,他在《美育书简》中说:“在趣味的领域内,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必须放弃他那至高无上的威严,亲切的俯就儿童的童心”。他认为只有用自然率真的童心,去替代至高无上的理性,才能给艺术注入生命。中国人对艺术品的审美同样注重童心,紫砂历史上的巨子陈曼生说:“凡诗文字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其实紫砂艺术同样如此,一切天趣之物是只有具备童心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很多人选购紫砂壶,常常举棋不定,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喜欢什么样的壶。常听成人炫耀:“我家里有顾景舟的茶壶”,而儿童却说:“我家有一把茶壶可好玩了”,相信顾大师在世,也会视这儿童为知己吧。

紫砂壶,顾景舟大师的经典光素器,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著名宜兴籍画家吴冠先生中曾经和紫砂壶艺大师顾景舟先生谈论过对紫砂茗壶的装饰美的看法。吴冠中说:“紫砂壶造型古朴雅致,线条简洁流畅...... 时代气息主要靠造型来表现,并不需要外加什么东西。”顾景舟说:“茶壶是喝茶的,是实用的东西...... 捧起茶壶也

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是有颗宝贵的童心,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在追逐金钱、权势、名誉等道路上越走越远。虚荣和浮躁把我们的童心掩盖起来了,我们的童心被自我抑制了,被自我抑制了的童心有待于自我解放。如何解放?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这里的“澄怀”,也是指排除一切杂念和功名利禄之考虑,使自己的心达到一种纯洁无瑕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童心的状态。人心好比一个筐子,里面装满了名利,哪里还有盛装美的空间?所以在品味紫砂之前,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才能把真正的美放进去。古人这点做得比今人好,“供春壶”虽然出自传说中的书童之手,其壶却被当时及后来的读书人奉为至宝。时大彬一介布衣,其壶竟可与黄金争价。明清两代紫砂壶名家辈出,然无一人有官方授予的大师、高工之类的荣誉称号,全凭“天趣”说话。试问,今日的买家还会给后生俊才这样公平的待遇吗?

三修本心,真诚待己方可觅得壶中知音。

何为本心?就是在排除世俗干扰之后只属于你的真实心境。在这个商业化快节奏的社会里,太多的人迷失了本心。比如赚钱本是为了能生活的更有品位,更受人尊重。可有人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之后,品位反而更低了,更不受人尊重了,这就是失其本心。

很多选壶的朋友,本来都以选到心仪之壶为目的。可是当一把把美不胜收的壶出现在面前时,又患得患失、左右打听,正所谓眼睛看壶心中焦虑。这不是失其本心吗?人类在审美上有共性、有民族特性、还有个体的差异性。而个体差异性是由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特定的心境和个体心理需求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所以在任何艺术品的欣赏中,都一定会表现出个人的偏爱。这种个体的审美偏爱,又无不深深地打上自己个性特征的烙印。这个烙印就在你的本心上,你必须真诚地对待你的本心,才能在漫漫壶海中找到你真正的知己。毕竟只具备共性美而不符合你个性审美要求的作品,能给你带来的愉悦是有限的。如同一位美女,人人都觉得她漂亮,但并非每个人都会爱上她;而你要娶的心爱之人,也不一定是人人都爱的。

因此品味紫砂壶自古就有“壶缘”之说,那么我们每个人再对照下自己,我们都是用什么样的心境来选壶和玩壶的呢?

本文源自头条号:紫砂文化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不是拿来敲的

许多买紫砂壶的朋友,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看到什么壶,都喜欢拿壶盖去敲敲壶身,还乐此不彼,问其缘由,说是想听听声音是不是响亮,够不够清脆。要是被做壶艺人听了这个说法,都会哭笑不得的:又不是买打击乐器,敲来敲去干嘛! 一、 虽然这种办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