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结构图文详解,带你三分钟看懂紫砂壶
当我们欣赏一把紫砂壶时,我们在看什么?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紫砂陶固有“得天独厚”泥质上的特殊性,造型方法也是陶瓷行业中唯一的独特的技法,它区别于瓷、玻璃、金属等器物,紫砂器的造型多以稳重、端庄、周正见长,气度惊人,在漫长的紫砂艺术历史中,艺人们都追求有“紫砂味”的好作品,也就是精、气、神俱佳的好作
常听别人谈及紫砂壶,听着别人津津乐道结构、形态,自己却一头雾水。其实看懂紫砂壶,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但是基本构成都差不多:壶身为造型主体,壶嘴、壶把以壶身为轴线左右对称展开,壶底是整把壶的基座,壶盖、壶钮则是整把壶的亮点所在。
这里我们就将紫砂壶的这些部分拆分来,逐一分析各部分常见的种类和作用,用最详细的办法带你轻松看懂紫砂壶!
壶钮
壶钮也被称为“的子”、“摘子”、“摘手”,是为了打开壶盖而设置的。壶钮虽小,却有着“画龙点睛”作用,是紫砂壶设计中极为关键的部位。
常见的壶钮有球形钮、桥形钮、兽形钮、瓜柄形钮、瓜果花蕾钮、树桩形钮、一体形钮等。在壶钮的顶端或底端,一般都会有一个内大外小的锥形通气孔。
球形钮
球形钮的制作方法称为“捻摘子”法,通过手工搓、转、压、挤而成。外表光滑干净、形态圆润饱满,可细分为珠形、扁笠形、柱形、葡萄形等。
还有一小部分球形钮是按照壶身或壶身倒置的样式缩小而成,这一类更为精细,比较少见。
桥形钮
桥形钮形似拱桥,故而得名。常见的有圆柱状、方条状、筋纹如意状、环孔硕大的牛鼻状等。
有的桥形钮上还会加设单环或双环做装饰,俗称“串的”。
兽形钮
兽形钮主要是仿动物的形状制成,如狮、虎、龙、鱼等。
制作时将写实、抽象、变形、仿古的手法交融,整体形态与壶型统一协调,能够将整把壶的韵味更为形象的展示出来。
瓜柄形钮
瓜柄形钮又被称为瓜蒂钮,是花器紫砂壶常用的一种钮式。如南瓜蒂、西瓜蒂、葫芦枝叶蒂等。
瓜果花蕾钮
瓜果花蕾钮是花器和筋纹器紫砂壶常用的钮式,仿照瓜果、花蕾的形状捏塑而成,如玉兰花、菊花蕾等。
树桩形钮
树桩形钮是仿制植物老桩形态捏塑而成的,常见的有梅桩、竹根等。
一体形钮
一体形钮是指壶盖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壶钮,盖与钮融为一体,盖沿大于壶口,这样的钮也被称为“融盖钮”。
壶盖
紫砂壶的壶盖与壶体是合并起来烧制的,所以成品的口盖紧密吻合,壶盖与壶口平行的泥板称为“座片”或“盖板”;隆起的部分称“虚片”或“盖面”;壶盖下部、压入壶口的泥圈称“子口”或“盖墙”、“盖延”;壶口的泥片称“母口”,这几个部分紧密连接过渡,实现壶盖与壶身的完美吻合。
常见的紫砂壶盖主要有压、嵌、截、罩几种形式。
压盖
压盖是指壶盖覆压在壶口上,也被称为“克盖”。这样的壶盖拥有严密、精准的特点,壶盖会稍大于壶口,这样的构造俗称“天压地”。
常见的压盖样式有海盖、虚盖和平盖等。
嵌盖
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的样式,俗称“地包天”。
虽然会有方、圆、树桩、异形的变化,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平嵌盖和虚嵌盖两种。
截盖
在曲线或直线的壶体上,截割上端的一小部分制成盖,这就是截盖。
截盖与壶身不仅要大小吻合,在盖上之后,二者的外轮廓也要严丝合缝,呈现一条完整的线条。主要有“克截盖”和“嵌截盖”之分。
罩盖
罩盖一般比较少见,这是一种合盖后,盖沿紧贴壶颈外沿的盖式。
壶流
壶流,是壶身以外出水部件的总称,可以细分为唇、额、嘴、嗉。好的紫砂壶流,出水通畅而不涎水,水柱七寸而不散开,直泄杯底而无声响。
壶流的风格须与主体统一,并和壶把均衡。壶流与壶身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自然延伸的称“暗接”。
紫砂经典花器“报春壶”背后的故事
报春,就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没有历经百年的世事沧桑,但四十多年前的出现却带着传奇的色彩,在紫砂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报春壶”的壶身极具特色,腹圆、底小,向下收拢成丰满圆润的弧度,张挺有力。梅树枝干伸
壶流可以分为: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直流。
一弯流
一弯流形似鸟喙,俗称“一喙嘴”,一般为暗接,形态较短,安装位置较高,常有向上、向外的区别。
二弯流
二弯流下方有“嗉囊”,加大根部截面,增加出水的冲压力,明接、暗接均有。
三弯流
三弯流的嗉囊更大,在靠近壶身处会多一道弧线,明接的较多。
直流
直流有可分为下粗上细的“剑流”和上下等粗的“筒流”。
壶嘴
壶流顶端的出水口为“壶嘴”。常见的有平嘴、包嘴、舌嘴三类。
其中,平嘴如同将壶流平截掉一段;包嘴如同将壶流截掉一段后又进行包拢整理;舌嘴如同将壶流斜切后又将外沿拉长为舌形。
壶身水孔
壶流与壶身相同处的孔眼,是壶身与壶流之间的通道,称为“水孔”或“出水孔”。
不同时代的水孔也会略有变化,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20世纪70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也称“蜂窝”、“高尔夫球”。
壶把
紫砂壶把,古称“鋬”。壶把置于壶肩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端把
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常见有“正耳”、“倒耳”之分。
横把
横把亦称“柄”、“执”,在与壶成90度角处安装,多为较粗大的管状手柄。
提梁把
提梁把是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把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壶底
一把紫砂壶,能不能放置平稳,且静置时是否美观都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稳扎实且不失观赏性的壶底。
壶底可分为平底、一捺底、加底、钉足,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
平底
平底亦称“自身底”或“截底”。是在壶底平封一片泥土,形制拙朴、手法简单,紫砂壶安置也最为稳当。
一捺底
一捺底亦称“罗汉底”,是紫砂壶独有的样式,犹如在球面上按捺瘪陷成的凹窝,多用于圆器,简洁明快、灵巧利索。
加底
加底亦称“假底”、“挖足”,是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加底与壶身连成一体,外形上看不出底的独立性。
钉足
钉足源于铜器鼎足,用以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钉足的形状及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
在漫长的紫砂壶传承与发展中,多姿多彩的紫砂壶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其结构却万变不离其宗,了解各结构部件的知识,还能够轻松提升紫砂壶鉴赏能力!
本文源自头条号:国藏紫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几个错误的辨别技巧,看你身边的人买错了吗?
上期文章小编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因为标题的问题,大家可能没有明白小编的意思,小编介绍的是在紫砂壶辨别是否为人工壶的方面,存在的误区,是小编写作角度的问题,没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非常抱歉。 废话不多说。小编今天重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也是小
本文标题:紫砂壶结构图文详解,带你三分钟看懂紫砂壶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762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