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先生:让人心生正气——德钟壶 | 帮你快速了解紫砂器型系列
紫砂壶中的“道理”,你懂了,就是淘壶高手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我们回头看一些老照片,你会不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们回头看小几十年前的紫砂壶,就会不会觉得——也和现在的壶不同?! 顺竹壶,容量230cc 知道不同,不代表“懂”。 懂,必须是知道不同在哪里,尤其是知道为什么不同!哪怕这个“懂”,是只可意会、不可言
很多壶友 刚开始接触紫砂壶,感觉紫砂器型非常多,不知道怎么去了解。
所以,紫先生特别开设这个栏目,希望跟大家一起,找到自己喜欢的器型。
裴石民 制
出发点
我一直认为,我们对事物的喜好,看法,都根源于我们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的内心不同,有的非常豁达,有的无欲无求,有的急功近利,有的刚正,有的柔和,这样,每个人节奏就不同,喜好就不同。
壶也是一样。壶通过它的自身的线条,比例的变化,壶流 壶把的协调变化,细节的呼应等,营造出一种节奏的变化 和自身独有的气质。
邵大亨 制
当我们静下来去,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所有感官去感受这些的时候,我相信内心是会感受到一种美,一种曼妙,进而慢慢感受到紫砂的真谛。
好,接下来跟着我,一起去探索 感受德钟之美!
德钟壶的鉴赏
一把好壶,我们在看泥料的好坏,是不是手工制作的之前,一定是这把壶带给我们一种感官上的美,如此才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紫先生认为,鉴赏一把壶,非常重要的是去鉴赏这把壶的“架子”(架子,就是指一把壶的整体气度,韵味,协调感,线条的变化,衔接过渡,节奏感。。等等的统称,就像看一个人有没有精神一样)
德钟壶给人的感觉,我愿意用八个字去形容:刚正爽直,心生正气。
丁洪顺 制
德钟壶,其实原来叫钟德。这个器型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创作的。德钟这个名字,是由顾景舟先生给起的。
顾景舟大师在其著作《宜兴紫砂珍赏》中有说:
“德清俭素,儒雅中和,若有缘遇见此尊宝器,定能心生正气,肃起恭敬之心”。这是顾景舟先生,看待德钟壶的方式和心境。
蒋泽军 制
钟德这个名字是有很深的含义的。钟德,钟通礼乐,乐德,这些词汇,从周朝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基因,让我们看到就想到做人做事,行方圆,修身养德,事尊礼乐!
1.身筒。
刚直,又不失饱满。我们可以注意下,德钟身筒的线条,并不是完全的特别直的线条,而是直中微鼓,上丰下敛。
细说宜兴紫砂陶的装饰手法
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除了壶形、壶色、壶工外,还有文学(铭文)、书画、篆刻、金石等装饰手法。归纳起来,紫砂陶艺的装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肌理变化 可以分为陶瓷原料的肌理,手工制做的肌理,烧制中成型的肌理,利用紫砂泥料装饰的方式已经成为目前
这样的一个处理,当你把德钟放在案几上,一种刚劲硬朗的感觉,油然而生。
何忍群 制
2.壶盖。
如果从上往下看,德钟壶,以壶钮为圆心,视觉上给人一种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的感觉。
这个盖沿的处理,是德钟壶的精髓。既不能过于肥厚,又不能太小。整体一定要给人一种非常踏实,厚实的感觉。
3.壶把,壶嘴。
德钟壶的,壶嘴和壶把,协调感非常重要。
德钟的壶嘴 有两种,一种是剑流德钟,一种是直流德钟。两种出水都是非常爽利。壶嘴是从肩膀的90转折点,自然胥出。
壶把是扁圆造型,这样拿捏起来手感非常舒服。壶把与壶身的衔接,
王永新 制
4.肩膀的过渡。
肩膀的过渡,是德钟壶制作的难点之一,也是我们欣赏德钟壶的着重点。
一个人的身形是不是有气度,肩膀非常重要,紫砂壶也是一样。
我们看德钟壶的肩部过渡,是近乎直角的一个转折,连接着炮流和刚毅的壶把,并把德钟壶的刚劲爽朗的气度,进一步的拔升。
5.整体的协调 节奏感
直线,是昂扬俊逸;曲线,是曲折有度。
我们看德钟壶,壶嘴笔直,身筒、壶盖的线条曲线,转折自然过渡,在这样简洁的造型之中,曲直相互交替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德钟特有的生气和美感。
承青青 制
你喜欢简约、简单、大气、实用、长久传承的德钟壶吗?
你喜欢直流嘴的德钟,还是 剑流嘴的德钟?
你喜欢平视,侧视,还是俯视的角度去欣赏德钟?
本文配图都是一些名家珍品,紫先生邀您共同对比、品鉴,感受细微之间的变化。
一起静下心来,探索 感受 分享 交流 紫砂之美!
本文源自头条号:紫先生紫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代紫砂壶
清 紫砂壶 尺寸:长31.5cm 高16.2cm 口颈15.5cm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品茗工具,制作源自明代正德年间。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每一把壶都是独具匠心、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此壶为清光绪年间所
本文标题:紫先生:让人心生正气——德钟壶 | 帮你快速了解紫砂器型系列
本文链接:http://haozisha.cn/?id=2347
本文声明: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上一篇:紫砂壶中的“道理”,你懂了,就是淘壶高手
- 下一篇:紫砂壶上还能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