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锋博客!

江南|丁蜀古镇:紫砂筑起城乡融合发展路

2021/12/31 栏目:紫砂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百余件民国时期紫砂器在山西展出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新华社太原10月17日电(记者刘翔霄)以实物形式展示民国时期紫砂成就的“民国平定紫砂艺术展”,日前在山西省晋城博物馆开始巡展。 记者从晋城博物馆了解到,此次共展陈紫砂器110多件,均为民国时期平定紫砂器中的精品。它们形体优美且刀法纯熟,刻绘不多却情

丁蜀镇,地处宜兴最南端,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丁蜀镇以盛产紫砂而闻名中外,陶文化源远流长,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据统计,目前丁蜀镇共有紫砂制作者4万多人、产业配套人员6万多人,从业人数占常住人口的45%左右。当地拥有紫砂专业合作社70个左右、紫砂企业400多家、紫砂家庭作坊12000多家。

“复活”古南街

蜀山古南街,亦称蜀山旧街,是一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蜀山古南街枕山临水,背靠蜀山、面对蠡河,有人形容南街的特点是“头枕在蜀山上睡觉,脚伸在蠡河中洗澡”,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它东接东坡书院,西濒蠡河,北起蜀山大桥,南至黄泥场。全街长约一公里,目前保存完好的部分长约370米,宽2.4-3.4米,路面全为长1.4米的整块天紫石条铺砌,石条有900余块。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水运是商品流通的最佳方式,古南街居民们的紫砂生意因为蠡河欣欣向荣。解放前,每家每户制作紫砂壶都是在自己家里生产,做好坯后,由各家把生坯挑到窑户的窑上去烧。那时,古南街背后的蜀山上在同一时间段有七顶龙窑,2005至2007年间,南京博物院还在此地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当时发掘面积334平方米,出土各类陶标本万余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紫砂窑户们组织起来,在蜀山成立了“宜兴紫砂产销联合处”,1955年建立蜀山紫砂生产工场(后称紫砂合作社),同年10月,工场办起紫砂工艺班。1957年,紫砂工艺班搬迁至现在宜兴紫砂厂址的新工场。从此,源自蜀山的宜兴紫砂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渐达到了前所未及的高峰。

古南街历经500多年风雨沧桑,迄今基本保存完好。老街上的建筑,均为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楼下层是长条木板拼门的店铺,上层为住房,靠街窗户均是雕花短木格窗。这里,过半的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他们利用自己的住屋,后屋为制作生产坊,临街前屋则摆起货架设店经营,即所谓的前店后坊。

目前丁蜀镇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以蜀山为背景,集东坡书院、显圣禅寺、蜀山古南街为一体的蜀山风景区。古南街沿街的房屋业主,可按照古南街修建规划方案,采取自行修建或者由政府征收修建等方式。经过以“微更新”为主的改建后,古南街上的店铺不仅仅是单一化的紫砂店铺,而是围绕紫砂行业和相关行业,让古南街业态更加多元化。

城乡融合共同富

宜兴市丁蜀镇的西望村,位于陶都宜兴的东南部,毗邻太湖西岸,是全国著名的紫砂特色村,也是江苏通过培育乡土人才成功振兴民间传统工艺,实现强村富民的示范村。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共678户、2255人。村现有党员115人,下设1个党总支和4个党支部。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紫砂手工业生产,2020年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0.2万元,紫砂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00多万元。近年来,西望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无锡市生态村”等诸多荣誉。

村党总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率先成立全国首家以农民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工作推动上的“核心”作用和在生产经营中的“督导”作用,广泛开展“党员示范户”和“诚信经营户”创建活动,不断擦亮“寻壶江南·问陶西望”合作社品牌,吸引入社农户达375户,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村里还组织实施了“青蓝结对工程”,广泛促成380个师徒结对子;开设公共实训课堂,每年培训5000余人次;举办“希望杯”壶艺大奖赛,帮助村民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技艺。目前,全村拥有3个综合性产业基地、12个艺术创作团队、200多家个人工作室,获得专技职称的乡土人才由不足40名发展到近400名,西望紫砂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网红直播紫砂,销售的不一定是诚信,可能是垃圾,将影响产业发展

在斗音上看直播卖紫砂壶,我了解到宜兴紫砂直播界有个一哥一姐,这两年的销售收入也十分惊人,据相关人士透露,这种头部主播一天销售上百万是常态,双十一的销售冲过了千万元,由于网络上销售的宜兴紫砂壶大多是低端的机制产品,成本不足百元,但售价却很高,

加快共同富裕,营造和谐美丽“乐土”。村党总支部还针对影响和制约紫砂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性问题,坚持“合作社+党支部+领头人+村民”发展模式,努力打通“原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推广、品牌包装、宣传推介、行业管理”等六个产业节点,致力打造全体村民共建共享的产业平台,推动形成了“户户弄陶、人人制壶”的竞相发展局面。村民每年自发捐款捐物达上百万元,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一批农村实事工程的建设全面改善了村庄环境,“和谐美丽、团结奋发”成为西望村的精神底色。营造了和谐“乐土”,促进了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是关键。丁蜀镇党委、政府携手宜兴农商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整村授信”为切入点,疏通乡村振兴融资渠道,大大提高了“三治惠民贷”的推广度和普及率,解决了许多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三治惠民贷”通过“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低、便捷化”的用信方式,让农户在村里就能申请贷款,线上快速到账,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题。

古镇变新城

从历史沿革看,丁蜀镇山系出陶瓷原料,水系是运输线,山系和水系交互成为一方人文蕴藉的江南名镇。丁蜀镇由集镇形态建设向小城市形态建设过渡,将加速宜兴现代城市的步伐,壮大宜兴城市作为无锡“一体两翼”重要构成以及宁杭城市带上的文化旅游重点中心、环太湖城市圈重要节点的地位优势。

根据宜兴城市总规划和相关制度安排,宜兴作为“双核型”城市,即宜兴目前主城区所在地宜城街道和宜兴市丁蜀镇形成的宜兴城市架构,是宜兴城市发展的未来。作为拥有20多万常住人口的古镇,丁蜀镇近年来在城镇规划和建设方面已由集镇形态建设向小城市形态建设过渡。位于宜城、丁蜀重要交通干线陶都路对接白宕北路一侧的青龙山生态公园,以及青龙山北侧文旅综合体项目,业已成为宜兴城市“双核”之间地理勾连和带动宜兴城乡综合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落成开放的青龙山生态公园,总投资约1.3亿元,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南至紫砂路,北至东坡西路,东接白宕路,西接丁山路。公园内部由三条主路连接,北入口12米主路,西入口7米主路以及东入口3米通道。公园建设充分利用青龙山原有山水特色,以山水岩石及矿坑水体为主要景观元素,因地制宜布置休闲园路、山体景观、各式景观平台及活动广场等节点配套设施。青龙山公园内设文体综合馆,总建筑面积约为7700平方米,共两层。该场馆致力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活动场地的基本需求,是集比赛、群众集会、日常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动中心。另外,青龙山公园还建有五处服务用房和两处休闲亭。青龙山公园,其形态和功能已经达到现代城市公园的水平。

丁蜀镇是目前宜兴市人口最多的建制镇,今后将在城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虑旅游要素,青龙山生态公园的建成开放只是一个动作。下一步,将通过较大的区域功能规划和改造,提升丁蜀镇的城市化水平。计划规划蠡河、白宕河、画溪河水上风光带,形成“桨声灯影里的丁蜀镇”;增加休闲绿地,并在近300个自然村中通过村庄环境治理,形成一批紫砂文化特色村、山水田园特色村、干道沿线村和镇域人口村,在城市形态和产业形态的质量提升上做文章。

作者:朱建江(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

编辑:范家乐

本文源自头条号:文汇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绝对不知道的紫砂冷知识

相信大家和小助手一样,有的时候不喜欢长篇大论的内容,感觉有点像是高中课堂里的英语课本,aabb,一堆晦涩的字母字符组成了让人昏昏欲睡的内容。 所以呢,今天小助手和壶友们一起聊聊紫砂壶里的“野史”,你不知道的紫砂冷知识,是不是很好奇?是不是很激动